子不缺,难的是算学先生,特别是天幕口中通金融的算学先生。

这时他们倒有些埋怨项羽和梁元帝。

项羽火烧咸阳宫,把先秦等书籍付之一炬,而梁元帝被困江陵城时,将十四万藏书焚灭(史称江陵焚书),多少孤本历史全毁于此。

到大唐时他们想找出连贯的史书都不能,所以这才有了修陛下修‘晋书’,李百药修‘北齐’等国史。

魏征摇摇头叹道:“东汉末年七十余车藏书,毁之七八。”

他收敛了眉目,垂下眼睑:当年王世充派人运书至京城,结果船触礁而翻,所遗书籍不知非凡,那大唐呢?

想到天幕口中的安史之乱,魏征心绪直坠,如风中空桶,摇晃得厉害。

【支撑唐初财政收入,是主要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,再以地税、附加税及资课等税填充大唐经济。

租:每丁每岁向朝廷纳粟二石的赋税。

调:朝廷根据产出物品的不同,收取不同的赋税。

如养蚕者每年每户上缴绫绢二丈,二两纯丝。不养蚕者缴纳布匹代替丝绢,但其价值不足丝额贵重,所以布匹要加五分之一,同时再缴麻三斤。

庸:即力役税。所有丁男每年为政府服力役(不是兵役)二十天。

如果不服役,则可以花钱役。

为了鼓励民众多多服役,唐律还规定多服役十五日,就可免除课户调负担。

若多服役三十天,当年的租调都可免除,但服役日期不能超过五十天】

刘邦咂咂嘴:后朝治世万变不离其宗,都围绕着华夏这块土地转啊!

他饮尽杯中酒,歪着头捻须长哼:土地是好东西,人人都想要,偏偏又要不到啊,要不到!

【唐初实行小政府政策,无论是制盐、挖矿、山泽采摘,全靠百姓服役制造,或者纳物。

如供百司、朝会、宾客宴会所用的薪炭,由朝廷官员监制,百姓服役时制造。

如冬季藏冰,天下诸州各据所需,由地址主的百姓凿山取之,草稞草料等物则由百姓缴纳。

所以租庸调中最受朝廷看重的是力役,唐除力役外还有杂徭、色役等等。

唐太宗利用各色力役,让朝廷及地方官衙能做到各类物品自给自足,既能减轻财政

章节目录